宁波奥数网
宁波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宁波站 > 专题 > 家长头条 > 正文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佚名   2017-11-23 17:02:14

  个性是人们独特的、稳定持久的、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或倾向。个性是一个人情商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孩子从小能培养良好个性,将对他一生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工作、学习、社会交往等所有方面都产生积极作用。孩子应该具备以下良好个性品质:

  ① 良好的心理方向。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好奇心、同情心等。

  ② 良好的心理状态。包括自立精神、敬学精神、竞争精神、合作精神、开拓精神、拼搏精神、实干精神、乐观精神等。

  ③ 良好的保障系统。包括社会交际能力、应变能力、抗挫能力、自学能力等。

  ④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上自理、知识上自学、行动上自律、决策上自主、品德上自修、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感情上自悦等。

  良好的个性品质应该具有完整性,即基本上没有明显缺陷;和谐性,即各种个性品质之间关系和谐;稳定性,即各种个性品质特点比较稳定;完善性,即良好个性自身有着不断完善的功能。

  但是,由于个体、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导致了一些孩子的个性修养的偏差。对此,必须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矫正。

  1.对孤僻孩子的教育对策

  孤僻是孩子不敢与外界多接触。其行为特征是:在心理倾向与行为方式上,把自己同他人疏远开来,尽力躲避外界的事情,尽量减少和避免与他人交往。孤僻作为一种个性缺陷,其危害是较大的。长期独思无友,思想感情得不到及时交流与宣泄,往往会形成多种神经症。

  (1)孩子孤僻的原因分析

  ① 个体原因。一是神经类型多为安静和弱型的混合体。这种神经类型的人比较习惯于把心理能量局限于自己的内部世界。二是自卑心理作怪。这种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少开口、少表现以免让别人笑话。

  ② 家庭原因。一是家庭气氛历来严肃紧张而又枯燥,很少有轻松、友爱、欢乐、和谐的气氛。二是家长之间教育态度冲突。一方面把孩子当大人看待,用大人的标准来约束孩子,不允许其童稚幼语;另一方面又把孩子当成什么事也不懂的小孩,不允许他有半点发言权和自主权,一切绝对服从家长,稍有反抗则打骂训斥,逐渐导致了孩子的孤僻不合群。

  (2)矫正孩子孤僻的方法

  ① 支持性疗法。家长应体谅孩子内心的苦衷,用充满爱意的语言安慰孩子。通过经常的鼓励与暗示,以降低他的心理压力和紧张程度。

  ② 游戏疗法。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减少儿童不必要的防御心理,增加他与别人接触的机会,改善与其他人的关系,从而逐渐消除其紧张不安的 心理。

  ③ 创造各种社交机会,逐渐锻炼孩子的开朗品质。带孩子多走亲访友以开阔孩子心胸,利用孩子的生日、节假日等有选择地把他的同学教师经常请到家里,以增进了解沟通。

  2.对过分依赖孩子的教育对策

  依赖心过强的孩子凡事都不能自主自立,其表现是:自己的事自己不愿干也不会干。形象一点说,依赖感强的孩子如同得了软骨症,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独立能力很差。

  (1)孩子过分依赖的原因分析

  ① 个体原因。一是儿童心理发展滞后。依赖本来是由先天决定的。人在初生之时是个完完全全的依赖主义者,随着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孩子渐渐地能离开大人。如若这时还干不了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就是发育滞后。二是缺少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三是贪图安逸和懒惰。

  ②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从小时候起,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自己没有得到动手的锻炼机会,头脑中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干的意识。

  ③ 学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有的学校只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不注意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

  ④ 传统的封建意识。儿子依赖老子、女人依赖男人等,封建意识的影响导致了当代一些孩子的依赖性。

  (2)矫正孩子过分依赖的方法

  ① 增加孩子的自主教育内容,开展生存教育训练,用生活情境迫使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② 改变传统的养子观念。西方一些国家从小就让孩子学打工挣钱,18周岁以后孩子就自食其力,从小就开始树立独立的观念,养成自主的习惯。

  ③ 改变溺爱的家教方式。要求并鼓励孩子敢做事、愿做事的习惯。家中的日常家务可以有明确分工,对孩子的那份分工,应随着其年龄和年级的增加而逐步加重。

  ④ 开展“今天我当家长活动”。这一天,家中的一切事情都让孩子自主决策。买什么、做什么饭、晚上是看电视还是出去散步、串门,完全由孩子拿主意并亲自操作。一次不会、再次也可能做不好,然而经过多次的磨炼,孩子就会把这些事情做好了。

  3.对适应力差的孩子的教育对策

  适应能力是指人对环境的顺应能力。小学生的适应力,主要指离开家庭后在学校生活环境中的顺应能力。适应力差的孩子就是对学校中的新环境变化难于顺应。常因此影响学习,甚至厌学,有时还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状态。

  (1)孩子适应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① 惰性神经类型。有的孩子神经活动类型呈惰性特征,缺乏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因此不适应环境的变化。

  ② 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孩子往往对突然变化的情况感到茫然不解,因此而产生不适应。

  ③ 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的孩子因为没有掌握某种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如缺少严格按纪律行事的习惯训练,缺少与新同学、新老师等陌生人相处方法的训练,都会导致孩子适应力偏低。

  ④ 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较差,依赖心过重。习惯于凡事依赖别人的孩子,到一个新环境或换一个新老师,就易表现出不适应。

  (2)矫正孩子适应力差的方法

  ① 对孩子进行灵活性训练,以改变其惰性神经活动习性。一是进行动作灵活性训练,加速其操作的灵活性和速度;二是外部活动的灵活性训练,如大量的竞赛性体育或劳动。

  ② 提前让孩子熟悉将要面临的新情境,做好知识上、心理上、习惯上的准备。

  ③ 加强孩子独立性、自理性训练,如让孩子自己去买菜、自己去办事、自己坐车去短途旅行等。在注意安全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加强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

  4.对自我为中心孩子教育的对策

  自我为中心是孩子认识事物和处世时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的主观态度与行为倾向。

  (1)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因分析

  ① 认知水平的限制。低幼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直接经验阶段,因此他们判断事物只是以自己某种强烈的主观体验为根据。

  ② 自身活动范围的束缚。由于孩子生活范围狭窄,根本没有深入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所以他不可能很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③ 父母长期的溺爱。无限度地满足孩子所有需要,致使孩子形成了一种“我的要求别人一定得满足”的不良习惯。

  (2)矫正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方法

  ① 扩大孩子的活动种类和范围,增加孩子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以开阔其眼界,从而观察世界万事万物的客观性和他人需要情感的合理性。

  ② 用理智的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常常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多半与事实不符。

  ③ 改变凡事顺着孩子的溺爱习惯。该批评则批评,不该满足孩子的事无论怎么闹也决不满足。

  5.对兴趣不专一的孩子的教育对策

  兴趣不专一是指没有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又都不能坚持到底。实践证明,兴趣不专一的孩子将难成大器。

  (1)孩子兴趣不专一的原因分析

  ① 孩子的神经类型可能属于易变型,因此难于形成稳定的始终如一的兴趣。

  ② 孩子的自制力太差。如果孩子属于自制力差的类型,那么他就很难控制住自己被多种刺激所吸引,所以他的兴趣就不会专一。

  ③ 刺激信息过于丰富。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等诸多媒介非常广泛,视听类信息刺激随时随处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这些超量信息的诱惑,使孩子很难专一到一种兴趣上。

  (2)矫正孩子兴趣不专一的方法

  ① 通过活动训练,来提高孩子兴趣的稳定性。

  ② 筛选信息刺激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孩子提供信息,而不是放任自流。家长带头,帮孩子筛选信息和定向,将会提高孩子兴趣的专一程度。

  ③ 帮孩子选择既符合其特长又感兴趣的活动坚持做下去,并不断地检查其进行情况。

  6.对同情心差的孩子的教育对策

  同情心是人对于境遇低于自己或正在遭受不幸的人的一种怜悯关怀、无私帮助的情感和品质。同情心差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不幸和困难无动于衷,或幸灾乐祸、嘲笑、讽刺甚至是攻击弱小者,有欺“软”行为;对小动物无一点爱惜之情,踢打虐待小动物和牲畜等;对于一些舍己助人的先进人物冷嘲热讽,行为特点是自私和冷漠。

  (1)孩子同情心差的原因分析

  ① 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种孩子凡事以自己的主观好恶为评判标准,从来不会客观地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

  ② 自私自利的性格。这种孩子根本不感受别人的苦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管自己,不管他人。

  ③ 狭隘的封建传统的影响。其典型表现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 上霜。”

  ④ 模仿。父母平常对他人不幸遭遇的漠然态度,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矫正孩子同情心差的方法

  ① 树立孩子助人为乐的观念,进行同情弱小、仗义执言、见义勇为的正面思想教育。

  ② 帮孩子成立或支持孩子参加旨在救助孤寡特困者的“关怀小组”,定期去访问贫苦,或探望患重病之人。

  ③ 帮孩子建立“互助”小组,建立互助契约,“有困难时一定互相帮助”。

  ④ 家长带头向“希望工程”和灾区灾民捐款捐物,并支持孩子这样做,给孩子做榜样。

  ⑤ 让孩子饲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以培养其爱心和怜悯之情。

  7.对缺乏责任心孩子的教育对策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应该承担的义务的认同。缺乏责任心孩子的表现是“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力”的“小皇帝”性格,只愿意享受别人的帮助和待遇,而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1)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分析

  ① 长期被溺爱,养成了只知有享受不知有责任和义务的思想观念。

  ② 家庭教育中内容的片面性,没给孩子输入做人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尽责任的观念。有些父母只知伺候孩子吃穿上学等,没注意其心理培养,或者说缺乏人生责任心的教育。

  ③ 旧的封建小农意识的影响,使人只管自己一家一户,不管他人社会与集体如何。

  (2)矫正孩子缺乏责任心的方法

  ① 增加有关责任心教育的内容。一方面向孩子讲解有关“责任”的道理,常与孩子一起讨论当地和国家以及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设想,以此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② 培养孩子认真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做事马虎,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其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如写作业,每一个字都一笔一画,每一个公式或符号都要认真书写,决不潦草。

  ③ 支持和引导孩子与同学建立社会实践小组,定期到工厂、农村、军营、工地等社会领域中去调查各类问题,并写出调查报告,这样会很快培养起孩子的社会责任心。

  ④ 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当家,处理家庭内外问题,以培养孩子承担责任义务的思想意识。

  8.对缺乏自强心孩子的教育对策

  自强心是一种努力上进、赶超别人和追求自我完善的心理倾向。无自强心就是不求上进,甘于落后,安于现状,或根本就没有要强上进之类的概念,对竞争名次无动于衷,对一切事都是能凑合着说得过去就行。日常行为中表现为懒惰散漫,甚至处于自暴自弃的状态。

  (1)孩子缺乏自强心的原因分析

  ① 缺乏人生长远目标和成就动机。没有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干出一番事业的动机。

  ② 个性的缺陷。自卑心理重和依赖感强的孩子,往往就没有自强心。

  ③ 智力方面的原因。智力低常,理解力不好,不能及时准确领悟他人意图和语言,听不懂老师的课,经常落在别人后面。

  ④ 人际关系不好。一个孩子和老师同学关系处不好,一直与所在群体有排斥感,彼此不相容,觉得与他们一起活动没意思,也就不和他们比什么强弱进退之事了。

  (2)矫正孩子缺乏自强心的方法

  ① 小步子、渐进目标系列训练法。从孩子最能干好的事情设计起点,留有余地设计每天的小目标、每周的中目标、每月的较大目标、每学期的大目标。力争使孩子每天都获得一项成功。而且还力争获得不断扩大范围和深度、难度的成功。如此,孩子会慢慢对成功产生极大兴趣,其成就动机也就建立起来了。

  ② 从孩子最喜欢的学科或事情抓起,并且稍微降低其难度,以产生“我懂了”、“我会了”的自豪感。并且马上给予表扬,以巩固其自信心。

  ③ 开展竞争训练,以刺激其上进自强。利用家庭条件开展竞赛性活动。10岁左右的孩子在某些能力和技巧方面几乎等于成人或超过成人。如打游戏机,如果认真比赛的话,大人未必能胜过孩子。家长可有意识地选择孩子擅长的项目与之公开地比赛,以此促进其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的建立,并把它迁移到学习等方面来。

  ④ 找心理医生对孩子进行科学诊断,以确定其智力因素状况,如果真有问题,应及时送到特殊训练班或弱智学校去。

  9.对缺乏好奇心孩子的教育对策

  好奇心是一个人面临某种新鲜刺激时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解释的伴随着某种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人们探寻世界、发现真理的最基本的动力,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没有好奇心的孩子对揭示世界奥秘的各种知识不会感兴趣,易把学习当成一种痛苦的负担,甚至连生活也失去趣味。

  (1)孩子缺乏好奇心的原因分析

  ① 家庭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许多家长对孩子幼稚的提问很不耐烦,或随口胡答以应付,或置之不理,甚至斥责为捣乱或胡思乱想。孩子如果几经此类打击,自然也不敢问了。另外,没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刺激起惊奇惊喜之情,自小时起就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单调、机械、呆板、乏味的环境中。其家中没有色彩,没有歌声,没有讨论。孩子从小时的好奇心如果没被激发和培养起来,必然会影响到他学龄时期的表现。

  ② 不良环境所致。许多小孩子生活在大人粗暴的无爱的严厉管教之下,整日恐惧都来不及,自然不会产生较多的好奇。

  (2)矫治孩子缺乏好奇心的方法

  ① 转变家庭教育态度与方法,把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当成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允许孩子问任何问题,父母懂的就一定如实回答,对不懂的或暂时还未想好怎么答的问题,就如实向孩子讲明,同时一定要肯定并鼓励孩子这种探索精神。

  ② 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家庭环境,提供许多供孩子观赏和拆卸的器具。即使是贵重东西因孩子好奇而被拆坏了,也决不要斥责孩子,在肯定孩子好奇心的基础上,向孩子讲清一些注意事项。

  ③ 带领孩子经常外出观赏大自然。激发儿童好奇心的办法之一,就是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景物,多感受自然的刺激,慢慢地好奇心就产生了。

  ④ 鼓励孩子搞小发明和小制作。无论在大人看来多么简单幼稚,但如果有新意,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并把这种发明和创造放在家中最显眼位置上以示赞许孩子的探索创造精神。

  ⑤ 在孩子好奇心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要及时教给孩子野外迷路或遇水、火、野兽等危险情况下的自救知识,以使孩子能有效避险,从而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孩子好奇探索的可贵品质。

  一个抗挫能力差的孩子面临困难、失败、不顺、干扰等挫折情况时,往往会灰心丧气、忧郁悲观,严重者会一蹶不振。抗挫能力差的孩子势必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人生的发展。

  1.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孩子抗挫能力差的原因:

  ① 性格软弱。经不起风雨。

  ② 缺少挫折经验。孩子从小一帆风顺,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受不了。

  ③ 对挫折情境的敏感度太高。有的孩子防卫心理太强,对一点不顺心的事,也无限放大。

  ④ 预见水平低。对未来生活看得太容易。遇到一点困难与挫折心中便无法 忍受。

  ⑤ 体弱多病。身体不好的孩子平常心理就脆弱,一旦遇上挫折,就更难忍受。

  2.孩子常遇到的挫折

  孩子尤其是中学生时期由于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的人生过渡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限制,使他们时常产生诸如烦恼、忧虑、愤怒、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和各种类型的挫折。

  学习方面的挫折。那些小学期间经常考双百分的孩子,面临中学的诸多学科,再也难得全百分了;小学时的尖子到中学里并不一定还是尖子,这对孩子不能不是一个重大挫折。

  人际关系方面的挫折。小学是儿童期,彼此天真烂漫,两小无猜。可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彼此都更富于心计,这便给人际沟通和交往带来了许多难度,容易使人产生交际挫折——孤独与失落感。

  青春发育方面的挫折。由于青春期性心理的迅速发育,加之性教育的落后,易使人产生性神秘感及力求破译这种神秘的欲望,但由于自身和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使中学生不能轻易地解决这种心理上的矛盾,这也易使他们产生焦虑和不安。

  3.挫折的两重性

  (1)挫折会使人产生自卑甚至绝望心理

  挫折感作为受挫折者的负面情绪反应,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连续的挫折会击垮一个人的自信心,会使人产生悲观厌世、仇视他人、敌对社会的偏执性格;会使人长期地陷入痛苦的咀嚼之中,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怨自责、自卑自贱、消极颓废、一蹶不振的泥潭之中。对学习、生活、人生、未来失去希望。由此会诱发许多身心疾病,严重者还会因此轻生。

  (2)挫折能促人奋起抗争,在逆境中成才

  挫折给人以教益,使人更加聪明,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能砥砺人的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激人努力,从逆境中奋起。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饱经挫折的人变得更加成熟。这正如古诗所言:“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4.挫折以后的情绪表现

  挫折,作为人的行为受阻以后出现的负面情绪反应,一般有两大类表现:

  (1)情绪性行为反应

  情绪性行为反应是指受挫后个体表现出的具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行为,常见的有攻击、退化、幻想、刻板、淡漠、焦虑、厌世等。

  ① 攻击。一是直接攻击,把愤怒直接发泄到造成挫折的人或事身上,怒目而视,反唇相讥,甚至拳脚相加;二是间接攻击,觉察到对方不能直接攻击,但又要发泄愤怒情绪,便拿无关的人或物出气;三是自我攻击,在不能直接攻击或不知如何攻击他人时,有的人转向攻击自我,打自己、骂自己甚至自残自杀等。攻击是一种过激反应,它对于平息挫折害多利少,须加控制。

  ② 退化,又叫回归。指个人受挫后出现与年龄不符合的幼稚行为,如受批评后抱头大哭,蒙头大睡。退化的另一表现是放弃自信,盲目地受别人暗示,不自觉地按他人意见行事。

  ③ 幻想。受挫后以非现实的方式,如用“白日梦”方式来应付挫折。阿Q精神的胜利法即属此种典型,当他被人看不起时,他并不反抗,而是在内心中想:“先前我们家阔多了”,“我的儿子会比你强多了”。幻想有一定的缓解紧张的作用,但终究于战胜困难无益。

  ④ 刻板化,又叫病态的固执或冷漠。如鲁迅笔下的“闰土”,无意识地重复某种无效动作。刻板化行为会阻碍对解决问题新方法的学习与探索,对反败为胜、走向成功更是毫无益处。

  ⑤ 焦虑,是人们对当前的或可预见到的挫折表现出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状态。如自信心丧失、自尊心受损、愧疚感、失败感等几方面纠集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焦虑、恐惧等。轻度的焦虑有利于唤起人们的警觉和兴奋,而过度的焦虑会损伤人的心理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⑥ 厌世轻生,这是受挫者在面临突然的沉重打击后产生的一种万念俱灰、生不如死的情绪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帮助,则有可能产生自杀或离家出走等行为。近年来中学生的自杀已经是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仅次于车祸的第二位原因,这必须引起学生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2)心理防卫式反应

  心理防卫式反应是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采取一些暂时减轻挫折感的自我防卫方式,从而获得一些暂时的宽慰,以减少焦虑。常见的心理防卫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投射。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到别人身上,以保护自己,以别人也如此来替自己辩护。如学生犯了错误挨批评后说:“谁都干过这事,只是我倒霉才被发现了。”

  ② 文饰。受挫后想出各种理由来原谅自己或者为自己的失败辩护。如学习差的人会对人讲:“学这些课本知识有什么用,不识字的人照样挣大钱。”

  ③ 反向。受挫后采取与内心相反的举动。如有人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自我吹嘘,其实这是自卑的表现,是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④ 替代。受挫后没有达到出人头地的理想,便找另一个目标来替代。如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苦练体能,争取在运动场上胜过学习好于他的人。

  ⑤ 表同。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如容貌欠佳的同学偏偏模仿电影明星或歌星的举止和打扮,以他们的风度自居。

  5.对孩子挫折的疏导方法

  挫折性质各有不同,表现强度也千差万别,加上受挫折者个性特点不同,因而在帮助孩子疏导挫折情绪时也应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挫折,或不同情境下的挫折,应采取不同的疏导方法。

  (1)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理智对待法。就是在孩子遭受到挫折时,与孩子一起,用冷静的头脑科学地、辩证地去认识和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以及战胜挫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这种办法强调的是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而不能采取非理智的态度对待。

  (2)转移法

  当面临不可避免的挫折时,使用迂回战术,正面不通,走侧面,通过另外一种途径来实现目标,从而减轻挫折的痛苦,缓解心理压力。① 通过另一个活动来求得心理平衡。如痛苦时,可以带领孩子去参加一项快乐的活动,以此来转移对挫折情境的痛苦体验。② 通过和另一个对象比较来减轻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生活中常见这种现象:如果见到与自己相似或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和事以后,往往自己的挫折感就减轻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人老是向人诉说自己没有鞋子穿,经常诅咒世界太不公平。可不久,人们居然发现他哼起了小曲,勤劳欢快地干着活。大家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很简单,我发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

  (3)宣泄法

  所谓宣泄就是把积郁心头的苦闷情绪通过某种合法手段发泄出去,以此达到心理平衡。例如,去心理咨询门诊或找知心朋友,把心里话全说出来,以减轻挫折带来的压力,获得新的心理平衡。

  (4)升华法

  升华是将某种不为社会承认的欲望或动机加以改变,以符合社会标准的面目来表现,以此求得内心满足,只要学会升华,挫折便会变成财富。

  (5)补偿法

  补偿是通过另一项性质不同的活动来代替原来受挫的活动。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为何总因为一项挫折而无休止地折磨自己呢?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卫国战争中被炸致残,丧失了生活能力,他想到过死,可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在其他方面同样能“使生命成为有用”时,便创作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就弥补了身体方面的缺陷,他的巨大成功已成为我们调适孩子受挫后不良心态的一个生动例证。

  6.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家教对策

  所谓心理承受能力又叫挫折容忍力。每个人的容忍力不同,虽面临相同的困难阻碍,反应却极不一样。容忍力低的人虽面临小小的挫折却易心灰意冷、焦虑不安;而容忍力高的人虽面临严重打击也毫不气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做到:

  (1)理解但不谅解

  理解是指对孩子的某些挫折表示理解和同情,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还缺少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协调能力;缺乏高屋建瓴的智慧;处于青春生长期生理欲望与社会限制的矛盾之中,个人尚难一下子解决等。对孩子遇到的挫折要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但不谅解。首先是挫折能使人深刻反思,学到更多的东西。没有挫折,人就永远难于成熟。其次是因为大人毕竟是孩子的家长,家长有责任有义务把孩子引向一条健康向上、自我完善的道路。家长应坦率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知耻而后勇,鼓励他们把自己培养成有很强心理承受能力的人。

  (2)疼爱但不溺爱

  疼爱是父母对孩子的正常感情。而且这种感情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大的维生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受人疼爱的孩子心理发育更易健康,与他人更易和谐相处。但是,凡事皆有度,如果疼爱过度,就变成了不负责任的“溺爱”,则后患无穷。因为溺“爱”根本就不是爱,溺爱是家长把孩子当成一件自私自利和占有物的一种变态投射反应。把孩子当成自我的一部分,表面上是溺爱孩子,其本质是放纵自己。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本没有负责任地替孩子设计人生之路,只是凭一腔幼稚的感情,去盲目地爱他自己的替代物——孩子。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屈,一点点不顺心,便会被放大到天塌地陷般严重,挫折承受力极差。因此,聪明的家长总是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讲原则,让他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许做。

  (3)帮助但不包办

  帮助,就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孩子一把。例如,孩子摔倒了,告诉孩子“用手支地爬起来”或者“扶着墙站起来”。就是说要帮助孩子寻找方法和途径,而不是代替他做事。假如家长立即跑过去抱起来,又问疼,又问痒,孩子便觉得是你的错误——没照顾好的错误使我摔跤的。因此,便会委屈地哭起来。许多家长都以为小孩子是摔疼了才哭的,其实是因为抱怨家长才哭的。这正是包办的错误和害处。为孩子包办一切,实际是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能力对自己负责任的人。从人格学角度讲,任何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获取利益,只有如此才能证明自我价值。但若家长长期剥夺了孩子证实自我价值的机会时,孩子心理必然发生扭曲。

  为了正确地培养和帮助孩子,应该注意:在孩子迷惘时为孩子引路,指点迷津,让孩子自己走出困谷;设置一些适合孩子身心条件的磨砺行动,为孩子提供心理准备。例如,送孩子去“吃苦夏令营”,与农村学生“手拉手”,去农村体验“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把家里的体力活、脏活、累活分配给他们,让他们承担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做法都不失为挫折教育的良策。

  来源:《情商决定一生》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中学推荐

试题资料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6. 石家庄站
本地教育

教育资讯 | 经验交流 | 择校指南

分班考试 | 衔接经验 | 面试指导

学区房 | 试题资料 | 小道消息

热门推荐

常见名词解释 | 教育新闻

宁波中学新闻 | 四大名校

老三区中学 | 县市区中学

重点中学

鄞州蓝青学校 | 海曙外国学校

镇海蛟川书院 | 宁波外国语学校

慈溪实验中学 | 宁波兴宁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数学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